吳文遠:信念長存,逆境自強
葉寶琳:推動基層民主,大志未竟
戴耀廷:克服傘運不足 繼續民間抗爭

吳文遠:信念長存,逆境自強

回想社民連的誕生,可說極富時代意義。零三七一後,香港政治形勢急速變化,人心思變。來自不同背景的民主運動前輩,希望開拓一條迴異於傳統民主派的政治路線,於是創立了強調抗爭左翼的社民連。與此同時,面對愈趨尖銳的政治矛盾,不同黨派均開始想方設法尋求改變。過去十年,社民連攀上高山,也穿過低谷。我們步履蹣跚,但依然昂首向前。雖然組織細小,但卻堅強不屈。成立至今,社民連可算無愧於「沒有抗爭,哪有改變。濟弱扶傾,義無反顧」此八字,一方面站穩基層立場,一方面為民主運動的激進化發揮了關鍵作用。

在高舉自由市場的香港,「左翼」一直是票房毒藥。隨著社會對政府的不滿愈加高漲,我們的抗爭行動漸為公眾接納,社民連的形象也轉趨正面。兩年前的雨傘運動,令大量市民政治覺醒,也令群眾對激進行動的接受程度迅速提高。過去社民連的激進形象,似乎比我們想宣揚的左翼理念更為鮮明。其實,抗爭只是手段,通過群眾運動實現左翼的社會願景,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。激進行動是為了聚合更強大及進步的群眾運動,而不是純粹為了發洩。說到底,激進行動的價值,在於能夠更有效地實現我們的願景,而不在於激進本身。

 

困局與出路

雨傘運動挫敗後,民間社會出現深重的無力感,具體特徵是遊行人數大幅回落。面對強權赤裸裸的鎮壓,我們好像甚麼也做不了。其實,一時戰役失利,不代表整場戰爭失敗。當清楚認識到敵我實力的差距,便更加需要丟棄「畢其功於一役」的幻想。我們必須深刻檢討不足,而不是棄甲曳兵,甚至隨便尋找代罪羔羊。

 

今天香港的政治經濟困局,很大程度上沿襲自殖民地制度。在港英政府管治下,雖然香港經濟得益於特殊的中港關係而迅速發展,但卻同時奠下了地產商壟斷一切的「地產霸權」,而且欠缺完善的勞工保障制度。至於人權法治及有限的議會民主,則只是在港英政府臨撤退前才恩賜,未能使民間發展出足夠強大的反對力量。主權移交後的特區政府,只是依循既有的殖民地體制,變本加厲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,領匯上市及港鐵合併即為最佳例子。

 

近年香港的政治經濟矛盾愈趨尖銳,針對大陸人民的本土思潮開始迅速蔓延。無獨有偶,近年歐美紛紛出現極右回潮。究其原因,是金融海嘯的後遺症沒有徹底解決,驅使厭倦現有體制及唾棄精英政治的人民,尋找新移民及外來族群作為代罪羔羊。香港不是民主社會,而且「中國因素」影響甚鉅,處境當然與歐美大相徑庭,但基本情節卻是驚人地相似。

 

面對當下的政治經濟壓迫,不同黨派提出港獨或自決,是可以預期的政治反彈。社民連從來主張人民有權掌握自己命運,自決權是基本原則。不過,當下港獨或自決綱領,是否能針對當下政治反抗運動停滯不前的死結,同時切實指向迫切的階級不公義問題,則尚須進一步辯論和補充。至於純粹因為貪圖更高的感染力,嘗試以族群敵意動員反抗力量,則只是猶如抱薪救火,徒令中港人民更加分化,獨裁政權更加強大。

 

結語

過去十年,社民連人事變故不斷,也不時捲入充滿敵意的路線鬥爭。無論如何,本人衷心感激曾經與社民連真誠共事的成員或義工。不論是派過傳單,還是在行動現場被打得頭破血流甚至坐牢,你們的付出都是同樣重要。沒有大家的參與,便沒有今天的社民連。

 

未來香港的形勢,可能會愈來愈險惡。我們會被捕,我們會坐牢。年青的會老去,年長的會辭世。然而,我們深信,只要廣植人心,信念不會消亡。社民連的誕生,建立在無數前人斑斑血淚的左翼傳統。正正因為處於運動低潮,人心惶惶,更加是時候發揮打不死、堅毅不屈的社民連精神。愈受壓迫的人,愈需要幫助;愈橫蠻的強權,愈需要痛擊。作為一個政黨,處身艱鉅的政治環境,要發展及壯大需要克服不少難關;但作為一種信念,我敢說社民連必然會愈戰愈強。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