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土派之爭|《抗命》第一期
雨傘後的抗爭路——非暴力與暴力的選擇|《抗命》第一期
點解政府水浸,我們生活卻愈來愈艱難?|《抗命》第一期

本土派之爭|《抗命》第一期

【文|吳文遠 |社民連主席】
今日看到一段新聞,有關梁天琦在商台節目指本土派的定義是「香港人會否有權自決前程」,社民連及人民力量的身分認同是「中國人」,所以不是「本土派」。我從來沒有興趣爭奪「本土派」這個商號,但社民連的政治立場及一些基本概念,作為主席不得不稍作澄清。

社民連認同主權在民,全民制憲。站在民主角度,支持民主自決本是應有之義,這與身份認同沒甚麼關係。如果依照梁天琦的本土派定義,只怕社民連也要被歸類為本土派。其實,「中華vs本土」的對立,不過是本土派炒作的假命題。今天香港面對種種社會矛盾,身份政治是面對強權的情緒出口,卻是一種過於簡化的解釋。
香港是移民社會,雖然上一代大部份都是大陸移民(如梁天琦說,他母親也是新移民),但也存在不少非華裔市民,或者來自其他地方的移民。小弟的父親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母親是台灣人,我在香港出生長大,但十三歲就移民紐西蘭,大學時留學澳州工作,其後曾經定居澳州、英國、上海等地。我當然對香港有深厚感情,否則也不會最終回港工作,及後參與社運從政。不過,相對於香港人或中國人,大概我更認同國際主義或世界公民。
為甚麼社民連會被標籤為「大中華」,其實不是因為反對民主自決,而是因為我們一直關注中國政治,聲援被中共迫害的維權人士。近年本土派一直主張「中港區隔」,本土派理論導師如陳雲,強調香港人不應該關心中國政治,重覆八九年江澤民「井水不犯河水」的老調。某些本土派甚至主張,中國民主化對香港沒有好處。這種「現實政治」,恕我未能苟同。
社民連不是「本土派」,也不是「中華派」,而是旗幟鮮明、貨真價實、不會基於族群而差別對待的民主派。香港人有惡棍,大陸人也有義士,去年甚至有不少大陸義士因聲援雨傘運動而被捕。將民主抗爭簡化為族群鬥爭,只會對中共政權的統治有利。我們絕不會為了高舉「本土」而放棄民主原則,絕不會為了區隔中港,與大陸義士「割席」,放棄聲援大陸維權人士。
儘管彼此堅持的立場與抗爭倫理有很大距離,但我敬佩梁天琦敢作敢為,真誠遠勝一眾「口頭勇武派」。不過,梁天琦的本土派定義,恐怕只會模糊了社民連與本土派的區別。與其以身份認同區分,不如問香港人應否支持中國民主化,香港人應否聲援大陸維權人士,香港人應否聲援因雨傘運動而被失縱的大陸義士。這種區別,應該比是否支持民主自決更為清晰有效。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