偽善的曾俊華,虛幻的本土論|《抗命》第一期主題評論
點解政府水浸,我們生活卻愈來愈艱難?|《抗命》第一期
車費年年有加無減 回購港鐵立即減價

偽善的曾俊華,虛幻的本土論|《抗命》第一期主題評論

 【撰文|杜振豪|社民連幹事】
月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推出財政預算案,言詞間暗示當下社會亂象由「人為」造成,對本土情懷多表同情,得到溫和民主派讚好。可惜,我們看到的預算案內容,依舊是貫徹守財奴思維,懶理民生困苦(詳見另頁)。無論如何,在本土語言的包裝下,今年財政預算案的新聞焦點,不在了無新意的派糖措施,卻落在曾俊華對本土立場的評論。
曾俊華評論旺角騷亂事件,認為「本土意識被人騎劫及扭曲」,又表示「本土派不會損害香港利益」,反對本土派驅趕自由行旅客的行為。曾俊華的本土觀,自然與坊間的本土派說法大相逕庭。究竟「香港利益」是甚麼意思?兩種本土論孰真孰假,哪個被哪個騎劫?當我們細心思考,很容易便能發現,曾俊華的本土論固然是虛有其表,坊間的本土論卻也是問題重重。

唯出生論昧於事實

坊間的本土論,總是強調不容許外人入侵或搶奪資源。政府分配資源時,考慮本地居民先於非本地居民,本來無可厚非。可是,坊間本土論對「香港人」的定義,卻是飄移不定,自相矛盾。舉例說,過去幾年很多人不斷宣揚,大陸新移民都是蠶蝕香港資源的「蝗蟲」,而且他們天然地信任中共政權,無論居港多少年都不會改變,長此下去熱愛民主的香港人將會被「溝淡」。
「蝗蟲論」認定新移民都是來香港呃綜援,「溝淡論」認定新移民都會投票予保皇黨。但事實上,根據2014年底的統計數字,新來港人士領取綜援比例只是6%,與香港永久居民領取綜援比例5.2%差不多[i];2015年中大與浸大的調查研究也發現,在各項政治及民生議題上,新移民居港愈久,立場便與本地人愈接近[ii]。其實,絕大部份上一代香港人,本身就是大陸移民。憑甚麼說舊移民就能成為勤奮上進熱愛民主的香港人,新移民便不能呢?

本土優先焦點錯置

進一步說,「本土優先」的政策主張,能切中香港的核心矛盾嗎?以港人最關心的住屋問題為例,2013年有團體發表「源頭減人論」,將房屋問題歸咎於新移民太多。事實上,1996年至2011年人口增長率,平均每年僅為0.63%。土地研究社指出,現時全港住宅用地中,低密度式鄉郊居所佔有46%,公營房屋僅佔21%,反映土地分配嚴重不均[iii]。同時,目前政府持有2100公頃住宅土地儲備,其中1200公頃劃為「鄉村式發展」,即大部分預留為興建丁屋。
丁屋政策給予原居民特殊的住屋權益,可謂完全體現「本土優先」的原則。但對絕大部份香港人來說,丁屋政策卻是嚴重不平等,縱容鄉商勾結的惡政。近月本土派領袖陳雲,向鄉事派伸出友誼之手,表示支持丁屋政策。嚴打新移民,卻支持鄉事派,以本土優先分析房屋問題,豈不是放過麻鷹,專捉雞仔?

香港價值絕非單一

新東補選候選人梁天琦,因參與旺角騷亂而聲名大噪,迅速冒起成為本土派政治明星,豈料卻被揭發為大陸新移民。不少本土派隨即放棄「蝗蟲論」及「溝淡論」,轉為強調:不論出生地,只要擁護「香港價值」便是香港人。他們宣揚「香港價值」就是使用繁體字及廣東話,認同法治、民主、人權。問題是,香港文化本是包容並蓄,不同港人有不同的信念及生活方式,如何能夠化約為單一的「香港價值」?
舉例說,不少上一代香港人,他們依然習慣使用客家話或潮州話,即使會說廣東話,也是帶有濃重鄉音。此外,香港尚有逾40萬非華裔人士,均以非漢語為母語。他們往往因為中文程度欠佳而被排斥,甚至不諳中文。語言文化尚且如此,宗教信仰及政治傾向就更加複雜。目前香港已登記選民約為370萬,登記率約七成。按過去選舉投票紀錄,近年支持保皇黨候選人的選民近四成半。
這些沒登記選民,甚至投票予保皇黨的香港市民,只怕談不上擁抱民主。在本土派的「香港價值」標準下,他們是否沒資格做「香港人」?如果這些市民沒資格做「香港人」,是否要主張剝奪他們的公民權及福利權?如果不主張剝奪,「香港價值」這個口號,究竟對具體政策有甚麼實際意義?如果主張剝奪,這個想法是否違反了民主及人權等基本價值,令自己陷入自相矛盾?

超越虛幻對立

說到底,本土論之所以破綻百出,乃因為「香港人」內部存在激烈的利益衝突。梁振英、李嘉誠、新界鄉紳等特權階級都是地道香港人,但他們的利益卻與大部份香港市民嚴重對立。偽善的曾俊華告訴你,大家都是香港人,不要傷害「香港利益」──他說的其實是不要傷害特權階級的利益;虛幻的本土論告訴你,大家都是香港人,矛頭要對準大陸人──他們是模糊了政權與人民的分別,忘記了無論香港還是中國大陸,都有民主與特權階級的鬥爭。兩種本土論我們都不需要,我們需要的是:團結更多人(無論生於何地)爭取民主,打倒所有特權階級(無論是否香港人)!
[i] 林兆彬〈數據說明新移民不是負累〉,2015年10月14日,《明報》
[ii] 葉健民〈新移民就是民建聯的鐵票?〉,2015年8月29日,《明報》
[iii] 陸佳兒〈「患寡不患均」的發展估算〉,2015年11月5日,《明報》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