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人共享 窮人落空
回應陳茂波:「補漏拾遺」杯水車薪 分配差距毫無收窄
林鄭理財新哲學: 阿爺說了算、立法會企一邊 、港人冇得SAY!

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終於出爐,去年政府實際盈餘乃回歸後最多,高達1380億元,財政儲備亦已衝破1.1萬億元的關口。面對著如此巨額的盈餘及儲備,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拒絕回應民間直接派錢,還富於民的聲音,僅於財算案中揚言會將去年度盈餘接近四成撥出來,以約五百億元作「共享成果」。將經濟成果與民共享聽似合理,但陳茂波所謂的「共享」實際上又是否真的人人得到,還是只是某類人享有?

 

 

 

富人共享 窮人落空

在今次的財算案中,只有約兩成(103億元)為惠及基層的一次性紓困措施;相反,為富人、大業主甚至財團「紓困」的措施的金額竟佔八成之多(412億元)。而基層於去年的經濟成果(1380億元的實際盈餘)中亦只能分享到7.5%。在全港貧窮人口已創8年來新高,達135.2萬的嚴峻情勢下,政府仍進一步向富人嚴重傾斜,財算案所謂的「共享成果」其實只是富人共享,窮人落空,令貧者越貧,富者越富。

不只一次性紓困措施厚此薄彼,但是次財算案亦欠奉回應各項民生所急。普羅大眾飽受房屋問題困擾最深最廣,政府即使賣地收益創新高仍不願增撥資源及土地興建公營房屋,導致公營房屋遠遠落後於私人房屋的興建量,市民安居樂業遙遙無期,繼續捱貴租住劏房;全民退保無蹤無影,退休保障淪為金融項目,從中為金融機構謀取利益,而年金計劃銀髮債劵均有入場門檻,基層及家庭勞動者等退休生活無法得到保障,政府推卸本應負上的責任;關顧N無人士的工作繼續被「外判」至關愛基金,財算案中僅以一句「邀請關愛基金考慮推行短期紓困措施」草草了事,彷彿政府無責任處理;打工仔辛勞血汗錢一直被強積金對沖所蠶食,僱主本為從中得益者,現反成受害者得到政府150億元資助處理對沖事宜;醫療即使增加了經常性開支,但長者地區醫療支援配套長期不足,根本無法應付日後人口老化的問題,更遑論解決現時近五千名老人輪候的家居照顧服務。總總民生所急在是次財算案中不是輕描淡寫就是隻字不提,僅不斷強調配合「一帶一路」發展創新科技及金融債券發行等行業及基建。究竟這是一份解決香港民生所需的財算案,還是一份配合中共發展藍圖的計劃書?

 

一次性紓困取代長遠承諾的趨勢

 

今年是自2007年起連續第十一年出現「一次性紓困措施」,即使林鄭月娥在上任伊始提出「理財新哲學」,其亦只是舊酒新瓶,欲以一次性紓困措施取代長遠承諾及經常性開支。與前兩朝政府一樣,陳茂波一直表示判斷政府盈餘是否為結構性盈餘是「言之尚早」,強調香港經濟容易受外圍變化所影響,故應保留「相當實力的財政儲備」。但根據立法會秘書處研究指出,由2007年至2017年的10年間,政府的財政盈餘總額已達 5,660億元,加上2017至2018年度的實際盈餘,政府於2007年經濟復蘇後已連續累積了超過7000億元的盈餘,並非如陳茂波所言結構性盈餘是「言之尚早」,而由2007年至2018年間的一次性的紓困措施的累計開支亦已超過 3,700 億元,這筆款項足以解決各樣民生問題,增加醫療、教育等範疇的經常性開支,更可以回購如港鐵、領展等公用事業。所以,政府不願作出重大的民生改革,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!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