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線爆煲 醫院告急——一個公立醫院護士的告白
吳文遠:港鐵加價 向誰問責
母親節撐退保 反對不義預算案

前線爆煲 醫院告急——一個公立醫院護士的告白

【封面故事 |撰文|杜振豪 社民連幹事】

 

近月乍暖還寒,流感肆虐,公立醫院服務再度亮起紅燈。「護士政改關注組」發表文章怒吼,痛斥政府仍扣減醫管局經常性開支,無視前線醫護心力交瘁,緊絀人手下已無法維持現有服務。公開的統計數據已經嚇人,任職公立醫院護士七年的Sally(化名),卻向我們揭露了更多觸目驚心的真相。

護病比爆煲 一個打廿個

 

Sally任職的內科病房,正是前線服務最為水深火熱的部門。「內科病房日更有6個護士,但負責照顧病人的專責護士只得4個,護士與病人的比例平均約1:12-15,有時甚至超過20。通宵更只得2人當值,護病比例更加誇張。夜更連續工作十小時,根本沒休息或吃飯時間。當有同事去洗手間,剩下一個護士根本不足應付突發事故如急救,睇下幾時唔好彩出事。」Sally指出,護病比例的國際標準是1:6,香港的情況實屬嚴重超標。目前沒有法例規定護病比例的上限,醫院也沒有明文指引。求診病人排山倒海,即使護士化身葉問一個打廿個,又可以撐到甚麼時候?

人手只得這麼多,護士放假便更困難。早前媒體報導,有懷孕約30週的護士值夜更時暈倒,香港護士協會更指已接獲數宗求助,令公眾嘩然。Sally表示,護士需要輪班工作,有時更要「追更」(即先做早更,下午休息,同日再做通宵更),本來已影響休息。若是一週太多夜更,不要說孕婦,普通人也會吃不消。「理論上護士七日至少放一日,但因為輪班制及休息日不固定,我試過連續返工14日。大肚雖可申請不返夜班,但你不返同事就要返更多,面對上司同事始終有壓力,有時唯有頂硬上。」

 

病床開走廊 鬆喉易失救

 

爆煲的不只醫護人手,就連病床床位也是長期爆滿。Sally給我們看了幾張不方便公開的病房照片,病床排到密質質,病床之間伸手可及,甚至開到出走廊。「病床距離不足3尺,病人會有互相傳染的風險。病床擺走廊,更加會有消防危險。」類似問題,前線醫護早已司空見慣。醫院每逢重要人物來訪,或遇有傳媒採訪,便會「洗太平地」,所以很難引起公眾關注。

「人手不夠,醫護有時趕去處理其他病人,根本沒時間洗手。甚至因為臨床護理工序太多,洗到雙手患皮膚炎,唯有減少洗手。」醫護手部衛生降低會増加病人院內感染機會,延長住院時間或增加死亡風險。人手短缺並非僅僅增加醫療風險,更可能直接導致病人失救。Sally私下透露,部份需要插喉的病人,他們睡眠時的無意識動作,有時會導致「鬆喉」。若沒有及時發現,病人便可能失救。「夜更人數少,有幾次病人停止呼吸了不知多久,值班護士才發現。只好將發現的時間寫為死亡時間。這些事情,醫院管理層都心知肚明」。

2002年《美國醫學會期刊》刊登的大型研究發現,護病比例與病人死亡率有直接關係。以護病比例1:4為基準,護士每增加照顧1人,病患在30天內的死亡率增加7%;若增加至8位,病患死亡率更會增加到31%。該研究單位估計,美國護理人員的超負荷工作,可能造成每年2萬名不必要的病人死亡。如果醫護人手充足,每年香港可以避免多少悲劇?

 

節流請助理 護士長不足

 

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已非新鮮事,政府不想增撥資源,卻寧願用「去護士化」的方法應付。Sally指出,現時每更均有1-2名健康服務助理(HCA)或病人服務助理(PCA)。他們學歷較低,人工也較低,但專業知識有限,犧牲的自然是護理服務質素。但即使如此,人手不足的情況依然嚴峻。「兩個助理要負責餵食二三十個病人,時間不足一個鐘。須知道,『嚥食』對於年老病人都是高風險動作。助理餵食時出事,絕不罕見。」

除此以外,護士長不足也會直接影響護理質素。「日更六個護士中,通常有一個是護士長,但有時都會冇護士長返工。若要確保護理質素,其實應該一更一個護士長做監督。」然而,Sally表示,現時醫院
升職機會好少,提供的專科進修機會也不多。講到尾,一切都是錢作怪。政府拒絕增撥資源,甚至還要削減撥款,醫管局則進一步肥上瘦下,前線醫護點會有運行?

 

結語

 

近年公立醫院的醫護人手流失愈來愈嚴重,每年均有約4%的全職醫生及護士離職。「私家醫院人工較高,而且有花紅,最重要是工作量少得多。例如洗傷口,公立醫院一定係護士做,但私家醫院會由醫生做返。而且病人可能會有私人護理,護士可以做少啲厭惡性工作。」那麼Sally有沒有想過轉職去私家醫院?「我不喜歡那種文化……因為要賺錢,私院會做很多不必要的檢查,較多顧及病人意願和經濟因素,未必能單從醫護角度去提供最合適的治理。」

目前政府的醫療開支,公營醫療只佔47.6%,但卻承擔了94%的病人。然後政府還要繼續推動私營醫療發展,說要改善「公私營失衡」的情況。其實,現在有錢人想搵私家醫院已有很多選擇,但大部份負擔不起私院高昂費用的香港人,根本沒有選擇。真正改善公私營失衡的方法,就是增加撥款,而非反過來削減公營醫療開支,將公帑花在牟利的私營醫療發展。曾俊華及一眾保皇黨議員能否做下好心,不要讓在公立醫院苦苦堅持的白衣天使太過孤單?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