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圖看清香港4萬億點用-政府自製公營醫療危機
官商一體大灣區 勞民傷財兒皇帝
【官商一體大灣區 勞民傷財兒皇帝】

一圖看清香港4萬億點用-政府自製公營醫療危機

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,香港外匯基金資產總額已高達4萬億。雖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本年度《財政預算案》公布前夕,在其網誌稱今年財政盈餘難復千億,但數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估算相關盈餘仍可達400至500億元,與全球包括先進國家的經濟體比較,特區政府坐擁的財政儲備居全球前列地位。
 
  我們關注《財政預算案》及政府如何運用財政儲備,並非要「分身家」或「先使未來錢」,而是在面對多年貧富懸殊,公共醫療、房屋和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困局時,就應當公義分配香港財富,及早籌劃未來。更何況,缺乏有效監督,不斷超支的「大白象」基建工程如高鐵、沙中線等,使香港財政付諸流水。在今日立法會監察角色日漸削弱,「明日大嶼」計劃幾可耗盡香港歷年財政儲備的時候,監察我們在政府手上的財政資源是否用得其所,正是我們應有之義!
 

 

無錢可用 還是有錢不懂用?
 

 

  上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多次強調政府將面臨「結構性赤字」,因此其財政政策極度保守,漠視各樣公共政策的需要,在2016年港人正面對極大醫療需要的時候,仍削減1200萬醫療撥款可見為一顯例,以及多次估錯政府收入,以致有大量盈餘,庫房水浸,市民貧乏。至於林鄭月娥及陳茂波就任後,推翻過去政府多年的「恐嚇」,但所謂「應使則使」對整個公共體系來說只是九牛一毛。
 
  由2004年至今共16年,香港每年都有「結構性盈餘」,去年更錄得破天荒近1400億盈餘。即使今年估計只有400至500億盈餘,庫房依然極度充裕。在4萬億外匯基金資產總額當中,撇開約1.6萬億作為貨幣基礎,約3000億政府基金及法定組織存款,約2000億其他負債;我們只看財政儲備,目前已有約1.2萬億,若加上外匯基金累計盈餘約6000億,則已有將近1.8萬億屬於「自由儲備」,可以即時在庫房拿來投放在醫療、安老、住
屋等公共服務,既改善港人生活,亦不會影響港元穩定和既定支出。在一個擁有1.8萬億「自由儲備」,745萬人口的香港社會,我們卻有138萬人活在貧窮之中,當中包括34萬貧窮長者,這些告訴我們的不是幸福,而是恥辱!

社會問題處處 重富輕貧豈能服人?
 
  每年度的《預算案》最引人關注的可能是「派糖」般的一次性紓困措施,單看上年《預算案》,高薪者及商家各可享有最高達3萬元的稅項減免,N無人士則只能享有「補漏拾遺」下的4000元津貼,再者,擁有物業者亦可每個單位享有全年10000元,且單位數目不限的差餉寬免,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資料顯示,持有15000個物業的大地主更可獲得1億差餉寬免,可謂「有錢佬就鮑參翅肚,窮人就鹹魚水草」!既然陳茂波提到醫療、住屋、安老院舍皆為港人「痛點」,就必須放棄重富輕貧的施政,將萬億財富與民共享。
 

  最近不少醫生護士走上街頭,均表示人手不足,壓力極大。護士協會調查發現,早午更護士和病人比例平均為1對11,夜更則是1對23,遠高於1對6的國際標準。加上,醫院床位不足,各區公立醫院內科病房床位佔用率均超過100%,尤以聯合醫院(123%)、伊利沙伯醫院(119%)及威爾斯親王醫院(114%)最為嚴重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亦指出由2000年到2017年18年間,香港人口增加了73萬,醫管局公立醫院病床卻減少約1100張,並且在2000年至2012年13年間均沒有新醫院建成,床位數量嚴重滯後,不少病房均可見「病人瞓走廊,醫護做到死」的惡劣局面。雖然林鄭月娥在醫生護士抗議前後撥款共10億予醫管局處理流感高峰問題,可惜撥款不但是杯水車薪,醫管局高層更被質疑「剋扣」前線醫護人員津貼。

  除公共醫療問題為人詬病外,公營房屋短缺亦是港人最嚴重的「痛點」。截至去年12月底,已有26.76萬宗公屋申請,平均輪候時間高達5.5年,遠超10年前1.8年的最低位。如以每年2.8萬公營房屋量,相信建屋10年也追不上目前近50萬公營房屋的需求,情況極度嚴峻。縱使林鄭上任後,計劃開發棕地及興建東大嶼人工島,棕地建屋目前仍是「只聞樓梯響」,而豪擲萬億的人工島造地建屋都要30至40年,遠水不能救近火,耗費耗時。

  正如上述提及,香港長者貧窮問題嚴重,根據《2017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》顯示,約有34萬長者生活艱苦,縱使政府近年提出審查制的長者生活津貼或高額長生津等,長者貧窮率仍然未能跌破30%以下,可見政策措施作用未有顯著影響。此外,院舍宿位嚴重不足,4萬名申請資助安老院舍的長者當中,每年就有逾6200名等到死仍無法入住!而入院私人安老院舍則不但費用高昂,而且空間狹窄,更有可能因社署監督不力而遭受虐待。

以上種種「痛點」,在坐擁1.8萬億「自由儲備」的情況下,特區政府絕對沒有任何理由寧願耗費近2000億興建跨境大橋及高鐵,計劃豪擲萬億興建30年後才建成的人工島,都不解決當下人們所面對的困境。因此,今次《財政預算案》理應做的事情如下,盼林鄭政府好自為之:

一、 撥款500億改善前線醫護待遇、增加人手及床位,培育護士人才,開放海外醫生來港行醫,並盡快規劃未來10年醫護人手、床位及醫院數量,並以累進稅項設立全民醫療保障;

二、 撥款500億,連同梁振英在2015年承諾為港人退休保障預留的500億,合共1000億成立種子基金,推行全民退休保障,並再撥款100億增建公營安老院舍,以達致零輪候;

三、 靈活運用《收回土地條例》將棕地、閒置農地等納入公共規劃,考慮將約2200億的未來基金(原為土地基金)用以大規模收地及境內的公共基礎建設,同時將房屋儲備金增撥至1000億,加速興建公營房屋,亦應對正輪候公屋人士提供租金津貼或過渡性房屋;

四、 訂立標準工時及基本生活工資,以保障基層勞工享有基本生活質素及尊嚴;

五、 長遠改革稅制,設立累進利得稅、土地物業閒置稅、資產增值稅及大額股息稅等,讓財團巨賈承擔更多社會責任,限富扶貧。

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
社民連秘書長陳寶瑩

RELATED POSTS